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我在乱世做权臣第304节

永和帝与肃王专门与重奕和宋佩瑜交代过,东宫想让哪位小郡王做继承人,就将哪位小郡王记在肃王妃名下,让那位小郡王成为嫡子。

短短一年的时间,根本就不能让突然被拔尖的小郡王掌握赵国,甚至都不够突然被拔尖的小郡王征服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们。

若是再有心怀不轨之辈挑拨小郡王们,或者想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赵国陷入大乱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原来陈国当初不顾代价的拿下原本是楚城的白县、成县和丰县,是因为薛临准备将白县作为重奕和他的埋骨之地。

宋佩瑜心头浮现新的疑惑。

薛临哪来的信心,会认为白县能成为重奕和他的埋骨之地。

第139章

永和帝‘百般不愿’的与薛临妥协。

从刚开始坚决不同意与陈国议和。

到被薛临拿住米囊至瘾的把柄,为了薛临手中的高浓度米囊,态度不断软化。

再到最后‘勉为其难’的答应与陈国议和。

随后赵国与陈国又为议和的地点和时间,开始新一轮的争论。

终究还是被拿住把柄的永和帝做出退让。

和谈的地点仍旧是陈国提出的白县,时间往后延迟十天。

宋佩瑜全程紧盯赵国与陈国为议和的地点和时间产生的争论,通过一封封来自陈国的国书,轻而易举的琢磨透陈国的底线。

议和的地点必须在白县,成县与丰县也不行。

时间最多可以提前或者延后十天。

每次感觉到陈国对白县的执着,宋佩瑜都会去东宫书房的隔间研究豫州的沙盘。

白县,究竟特殊在什么地方?

直到临近赵国与陈国商定的议和时间,宋佩瑜还是没有想通这个问题。

重奕与宋佩瑜离开咸阳后,永和帝突然下旨,将一些不重要的折子交给三省处理,坐实他与肃王已经有心无力的传闻。

对于与陈国议和这件事,赵国的朝臣大多持赞同意见,少部分朝臣虽然不赞同,却也不抗拒与陈国议和。

在赵臣眼中,赵国没有水军,且至少五年内都没法拥有训练有素的水军,就代表赵国至少五年之内都拿陈国没办法。

而且永和帝与肃王……起码几年之内,赵国都不宜有太大的变动。

与陈国议和,既能迷惑陈国,让陈国放松警惕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