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第32节

钱晴按捺住心里的狂喜:“先让我看看吧。”

对方看她不像是来寻开心的,就在街边给她掀开一个角。

各种花色,层层迭迭,一沓子摞着一沓子……

钱晴翻了几下,心里高兴之余还有点纳闷:“你们不是本地人吧?”

这不是挺好的东西吗?怎么他们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?

两个男的绷着脸,女的满脸无奈,解释了之后钱晴才明白。

原来他们是从南边一个小厂来的,厂子里本来做枕巾跟手帕,出给供销社和各大国营厂。这几年南边不时兴他们厂里这种枕巾了,时兴起来那种滑滑面料的枕巾。

他们厂子直接面对的出货就是南方,没了固定市场,厂子里机器老旧又竞争不过其他生产老式枕巾的大厂,单靠手帕支撑着。

结果手帕也销不动,光秃秃的手帕现在不稀罕了,南边卖的手帕都是上面印花的。

价钱竞争不过,质量也赶不上。今年夏天厂里就不开工,把积压的存货出给工人们抵工资。

多数工人拿了货就在当地出了,他们四个则是想着搏一把,把东西带到北边来,想着能不能多挣点。

钱晴试探着问:“那你们东西怎么卖?”

她看这几个人不像是骗子,说话也有条有理的,来往经历也说的清楚,就想吃下这批货。

四个人互相看看,伸出手比划了一下。

“枕巾一条七毛,手帕一条一毛五。”

他们厂里出货价四毛,手帕五分钱。这样卖已经是他们心里最高的价位了。

钱晴当即拍板:“我全要了!”

枕巾这东西家家都得用,手帕也是,而且这两样还是消耗品。讲究点的人家枕巾要不了一年就得换,就是节俭的人家,枕巾也没说一用好多年的。老式枕巾用久了起毛球,洗多了就薄。

供销社里枕巾一对至少三块钱,手帕至少也要三毛钱往上。还要有票才能买,可以想到这一车货拉回去是多么不愁卖。

钱晴生怕有人半路来截,直接掏钱把四个人领到自己住的招待所里,掏钱给他们开了房间。

等到安置住,钱晴就开始算成本。

这一车子的枕巾手帕,枕巾三千条,手帕两千条,光成本就要两千四。

她出来时候手里拿了三千,现在进货花了六百,再加上吃住消耗,手里的钱不够了。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一车东西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